越南头号军事人物武元甲,如何看待中越战争?称越南早就做了准备

1990年亚运会开幕大典那会儿,有个头发全白的老人家特别显眼,他穿着越南大将的正式服装,坐在看台的高位上。隔一会儿,他就会站起来,面带笑容,冲大家摆摆手打招呼。

武元甲这位老爷子,在越南军事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,人称“越南的军事传奇”。他被大家尊称为“战神”,这称号可不是白来的。武元甲的出现,就像是个信号,意味着中越两国那些过去的疙瘩,现在算是解开了。

武元甲亮相亚运会,场面相当火爆。那些打过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们,心里头那叫一个复杂,啥滋味都有。

中越两国的交情挺曲折,有时候好得跟亲兄弟似的,有时候又打得不可开交。说到中越战争,武元甲可是亲身经历过,他对这事儿有啥看法呢?

武元甲征战沙场多年,但他从没接受过正规的军事培训,外表给人感觉斯斯文文的。

1911年8月25日,武元甲诞生在越南广平省的丽水县。他小时候可没想过以后会到战场上打仗当大将军。在河内大学那会儿,他攻读的是法律专业,等到毕业了,他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学,当起了历史老师。

武元甲特别聪明,他精通越南语、汉语、法语三门语言。后来,他结识了胡志明,从那以后,他的人生轨迹完全变了样。

武元甲和胡志明在中国流亡时,到了昆明,他俩去讲武堂上了阵子课。对武元甲来说,那可是难得的军事培训机会。

1938年那会儿,武元甲加入了胡志明搞起来的印度支那共产党,成了胡志明特别倚重的人。他一开始干的是文化方面的活儿,到处宣传政治活动,还负责写些文章啥的。

这些年来,不少以前在中国黄埔军校深造过的军事高手要么牺牲了,要么就退休了。能打硬仗的越南将领变得稀缺,胡志明一看这情形,就把武元甲给推到了前线,让他挑起了武将的大梁。

1945年,武元甲当上了国防部长,管起了越南人民军和民兵自卫队。那时候,有个法国记者是这样说他的:“武元甲这人,个子不高,但性子急,还特别能打仗。”

跟法国人交流时,武元甲一开始总是用很柔和的语调讲法语,但要是把他惹毛了,他会立马变得凌厉,散发出一种“拼死一战”的强烈气势。

武元甲看上去文质彬彬,法国人根本没看重他,甚至嘲笑他是个“光说不练的小个子”。

1946年12月份,法越冲突打响了。武元甲带着越南人民军打了好几仗,但战况一直不太理想。没办法,他们只能退到边境地区,继续打些小规模的仗。

1949年那会儿,越南跟法国的仗打得正激烈,局势紧张得不行。就在这时,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赢了抗日战争,给越南那边抗击法国提供了挺好的机会。

1950年年初,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换上便装,自个儿翻山越岭,走着路就来到了中国。他亲自去找毛主席,希望能得到中国的援助,帮他们打越南的那场仗。

毛主席答应了胡志明的请求,决定全力帮助越南对抗法国,随后就派了中国军事专家团队去越南。

毛主席跟顾问团说:“这事儿挺大也挺新,咱们党和国家头一回往外国派顾问团,意义可大了去了。越南那边主要是打游击,还没搞过大场面的战斗。咱们得给他们支招,想点办法……”

胡志明和陈赓是老相识了,两人打交道有二十多年。当胡志明提出想让陈赓去越南帮忙时,毛主席和党中央都很支持,批准了他的提议。

1950年6月份,陈赓一到越南,立马就和越南人民军的老大武元甲商量起怎么打仗来了。

越南原本打算先动手打高平,但两个人琢磨来琢磨去,觉得高平那边敌人兵力挺强,防御工事也坚固,攻打起来胜算不大。所以他们一合计,决定改打东溪,打算这么一来能让七溪的敌人动起来。武元甲很快就根据这个新想法,把作战计划给改了。

与此同时,韦清国带头的军事顾问团队也赶到了最前沿。中越两边紧密配合,没多久就把中越边界的封锁给打破了。中国提供的装备和物资开始不停地运进越南。

武元甲在越法战争里头的奠边府大战里可是出了大名。那场仗,算是越南抗法时候最大的一场,老百姓几乎都上了阵。越南人民军的主力都堆在奠边府四周,把法军给团团围住,还往战场上送了好多好多的枪炮弹药。

越南的工人,不论男女,都骑着改装过的自行车运送东西。这些自行车每辆都能装上两三百斤粮食,他们就这样骑着车在几百里坑洼不平的山路上来回奔波。

中国为了帮越南打仗,特意拉来了24门顶级的105毫米榴弹炮,还有一大堆的高射炮和各类火炮,总共好几百门呢。

奠边府周围的山头弯弯绕绕,那些重量级的大炮,好几吨呢,根本没法用机械运,只能靠大伙儿肩挑手扛。越南人民军啊,他们脚上套的是用废旧橡胶轮胎做的拖鞋,几百号人一块儿上,用粗粗的绳子把大炮紧紧绑住,然后喊着统一的口号,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大型的拔河比赛,硬是把这些大炮一点点拽到了阵地上。

武元甲挑起了战役总指挥的大梁,韦国清则担任了军事总顾问的角色。两边在怎么防守、怎么安排打仗、还有战术怎么制定这些事儿上,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计划和深入的讨论。为了加强力量,中国还特地派了朝鲜战场上的坑道专家过来帮忙。

奠边府那边,法国的大头头德·卡斯特里给武元甲发了封信,信里头写着:“瞧瞧,你的兵马已经把奠边府团团围住了,咋还不动手呢?我在这儿可等着呢,就想跟你正面交锋,看看谁更厉害!”

武元甲笑着说:“小子,你就耐心等着吧!”

韦清国开口道:“德·卡斯特里这家伙太嚣张了,战斗一开始,看他怎么收场,有他好受的!”

1953年3月13号那天,两边打得不可开交,炮声隆隆响个不停。战场上,战士们扯着嗓子大喊,那声音大得吓人。

打了五十多天之后,越南赢得了胜利。不过,这场仗也让越军付出了2.3万人的伤亡代价。他们用4倍于法军的伤亡人数,把法军给拖垮了。有不少人觉得,武元甲这场胜利是用“大量士兵的生命”换来的。

奠边府那一仗打完后,武元甲的大名就传遍了全世界,大家都叫他“奠边府猛虎”。而在中国,老百姓更喜欢直接叫他“甲将军”,听起来特别亲切。

在越南跟美国的战争中,武元甲真的是把那种消耗战术用到了头儿,他压根儿没听中国军事顾问团的阻拦,搞起了“春节大战”和“复活节大战”。外面好多人都觉得越南军队在春节那会儿赢了,但看看顺化城里头那堆尸体,越南这边死了6万多人,美国那边才200来人。到了复活节那会儿,因为美国的海空力量太猛了,越南军队又死了10万人。

美军头儿魏斯特摩兰觉得武元甲就像个“狠角色”,要是美国那边的指挥官损失像他那么大,早就得卷铺盖走人了。

然而,慢慢地,美国人意识到,尽管他们的伤亡人数相较于越军要少,但却仿佛掉进了一个没边没际的战争大坑里。

越南的军队心里明白,自己力量不够强,根本没把握能把美国那50万大军从越南土地上赶走。但他们有个主意,就是想通过不断抵抗,显示出不屈不挠的决心,好让美国人知道他们打仗的意志有多坚定。说白了,就是靠“硬扛”的方式,告诉美国人,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。

武元甲曾讲过这样一番话:“咱们跟美国干的时候,虽然咱们弱他们强,咱们落后他们先进,但说到底,还是咱们的人起了决定性作用,这才赢得了胜利。”

复合节行动之后,美军只能选择撤退,武元甲呢,也被拿走了军事上的实权。虽然他名义上还是越南的国防部长,但实际上他的地位是越来越低了。

1960年,黎笋当上了越共的一把手,他和黎德寿、文进勇几个人掌握了大权。胡志明去世后,越南的领导层开始靠拢苏联,跟咱们中国的关系就慢慢疏远了,接着就开始全面跟咱们对着干。

越南曾跟法国、美国打过仗,仗着这些经历,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,自称是“第三号军事大佬”。周围的邻居国家,他们全都不放在心上,一门心思想着要统治中南半岛,还梦想着搞个印度支那联邦出来。

越南非法占据了我们国家海南附近的几个岛礁,他们出动舰艇向我国渔民敲诈勒索,甚至闯入了我国的海域范围,并且频繁地对边境地区的居民进行滋扰。

武元甲跟黎笋以前关系挺不错的,可后来他们俩之间渐渐有了很大的分歧。

1975年,越南南北统一之后,越南政府对待华侨的态度变得不太公正,甚至还把华侨赶出了国家。这事儿让武元甲特别恼火,他直接站出来批评黎笋,说他做事太过分,太不讲理。

1979年2月17日那天,二十万中国解放军战士为了保卫自己,向越南发起了反击战。没想到,只用了短短16天,解放军就成功打进了越南境内,推进了大约20到40公里的距离。

解放军的攻势非常迅猛,一口气就拿下了谅山、高平、老街这些省城,还有20多个边境上的小城镇。没多久,中国政府就出来说话了,说他们在3月16号之前,会把去打仗的部队都撤回来。

中越打仗那会儿,跟中国关系挺好的武元甲大将,在越南那边已经不怎么受待见了,算是半退下来休息。对于这场仗,他心里头也有自个儿的想法。

无论敌人有多强悍,越南从来都不畏惧打仗,并且有能力守护自己。

他觉得越南那边早就备好了打仗的准备,也料到了战事会爆发。他们在边境上建起了防线,还打算一旦需要,立马就把全国的兵力都调动起来。

咱们得明白,中国并不是想占咱们越南的地盘,他们是想给咱们个教训,让咱们长点记性,逼得咱们越军没法子在柬埔寨继续待下去,只能撤回来。

1981年的时候,武元甲站了出来,明确表示不同意黎笋去攻打柬埔寨,他是唯一一个敢这么说的人。这事儿让黎笋那帮反华的人非常没面子。结果呢,武元甲因此吃了大亏,被赶出了政治局,就剩下个副总理的名头,啥实权也没有了。

黎笋过世后,比较温和的阮文灵接手了领导位置,不少亲近中国的官员也重新回到了权力中心,这让中越两国的关系有了慢慢变好的苗头。武元甲找到了阮文灵,跟他说自己想为中越关系的改善出一份力。就在武元甲去北京参加亚运会后的第二年,中越两国的关系就逐渐恢复了正常。

武元甲这辈子跟中国紧密相连,他看着中越关系的波折起伏,而他这一辈子过得风生水起,也有中国的一份功劳。武元甲经历了许多大事小情,其中不少都跟中国有关。中越关系的那些曲折故事,他都看在眼里。而他之所以能过上这么精彩的一生,中国可是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尽管武元甲在不少人眼中评价有好有坏,但美国人却将他视为一位值得敬重的劲敌。他给亚洲留下的东西,就是让西方那些想要插手亚洲纷争的强国,在行动前都得三思而后行,心存敬畏。

《说说武元甲的那些事儿》在1982年某期刊的一篇文章里,聊到了武元甲的几件小事。武元甲这个人啊,真的挺有故事的。文章里讲了他好几件往事,让人印象深刻。他经历过不少风雨,但始终保持着那份坚韧和决心,这点真的很让人佩服。文章里提到的第一件事,是关于武元甲在某个关键时刻的决策。他没有犹豫,果断出手,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和领导力。这种决断力,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。再说说第二件事,这事儿跟他的军事才能有关。武元甲在战场上那可是出了名的智勇双全,总能想出奇招来制胜。他的战术灵活多变,让敌人摸不着头脑,这也成了他的一大传奇。总的来说,武元甲这个人啊,真的是个传奇人物。他的故事和经历,都值得我们好好了解和铭记。这篇文章虽然只是简短地提到了他的二三事,但已经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的魅力和风采了。

《新天地》讲述武元甲与中国的故事2013年第十一期《新天地》这篇文章,它说的是武元甲和中国的那些事儿。在2013年的第十一期刊物里,内容深入又详细。文章里,武元甲这个名字频繁出现,他和中国的关系被细细道来。武元甲,一个在历史上挺有名的人物,和中国之间有着不少交集和故事。这些故事里,有合作也有交流,武元甲和中国在各个方面的互动都被记录下来。通过这篇文章,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武元甲,也能更深入地知道中国和他在不同时期的关系。总的来说,《新天地》这篇文章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,让读者看到了武元甲和中国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瞬间。